17日,香港基金會舉辦論壇,邀請眾多香港經濟學家討論疫情下如何刺激經濟。 他們建議政府重新啟動“租者置其屋”計畫(“租置計畫”)。 據估計,如果香港的公共住房以合理的價格出售給居民,將創造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(香港元,下同)的財富。
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、黃千恒黃英豪基金經濟學教授、政治經濟學教授王玉堅指出,香港是開放型經濟。 當世界受到疫情影響時,當地經濟不容易從外部恢復,囙此應該會影響內部需求。 建議政府更新出租置計畫,以可負擔的價格向居民出售公共住房。
他表示,現時公共住房只允許符合條件的公民出租,財產流動性不高,價值效率無法得到體現和提高。 如果允許出售和轉讓公共住房,預計將創造超過4萬億的財富資源,其中一部分來自國庫,一部分由居民分享。
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宋恩榮指出,現時約有3人居住在私人建築中,而公共住房單元數量已逐漸减少到2.7個,造成浪費。 據信,如果該組織可以以租金的形式出售,它可以創造價值,幫助200多萬人上樓,解决香港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。
對於一些擔心租置計畫會導致房價下跌的人來說,宋恩榮認為香港人對住房有要求,他們會想住得更大更好,他們會“買”。 如果租賃住房計畫重啓,將帶來財富效應,變相刺激消費。 王玉健指出,市場非常大。 假設政府每年只售出25000套,這對樓價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。
此外,香港團結基金土地與住房研究首長葉文琦在同一場合提出,政府可以利用出售公共住房所得資源開發長期經濟基礎設施項目,並將此類投資描述為經濟不景氣時的最佳機會,减少項目成本,創造大量就業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ymoon02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